藏器待时
历史典故
藏器待时怎么写好看:
藏器待时历史词典解释:
《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后因以“藏器待时”比喻怀才以待施展的时机。宋 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而端静之士,虽有过人之行,应务之才,又皆藏器待时,耻以自献,朝廷莫得而知之。”
连动 器,用具,引申为才能。比喻身怀才学以等待施展的时机。语本《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宋·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而端静之士,虽有过人之行,应务之才,又皆藏器待时,耻以自献,朝廷莫得而知之。”△多用于描写未受器重的良才秀士。→待时而动 善价而沽韬晦待时 韬光俟奋 ↔脱颖而出
词语分解:
- 藏的解释 藏 á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躲匿露 藏 à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
- 待时的解释 谓等待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天地
历史典故推荐:衰草寒烟
宋·姜夔《凄凉犯》词:“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藏器待时历史
猜你喜欢:
- 藏之名山传之同好
- 藏书洞
- 藏复壁
- 藏山传后
- 藏山
- 藏龙卧虎
- 藏污纳垢
- 藏币
- 藏娇金屋
- 藏头漏影
- 藏书
- 藏娇屋
- 藏椒八百斛
- 藏名负俗科
- 藏形匿影
- 藏巧于拙
- 藏器俟时
- 藏舟浦
- 藏王墓
- 藏娇
- 藏锋敛锐
- 藏府
- 藏甲岩
- 藏印续约
- 藏汉桥
- 藏北高原
- 藏文学堂
- 藏如拉
精彩推荐:
济世救人的历史解释
并列拯救时世,保护人民。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王小波的历史解释
生卒又作王小皤王小博。北宋永康军青城人。茶贩出身。太宗淳化四年春,率旁户茶农等百呼厨泉单于的历史解释
东汉南匈奴人。持至尸逐侯单于弟。献帝兴平间立。以兄被逐,不得归国。建安中始归国。土龙的历史解释
淮南子说林训旱则修土龙。古代天旱之时,人们常用土做成龙,用以求雨。后用为吟天旱求徐琏的历史解释
生卒明陕西朝邑人,一作真定府武邑人,字宗献,号玉峰。弘治十二年进士。由户部郎中出清歌驻白云的历史解释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美妙动听。宋黄庭坚鹧鸪天词与君更把长生碗,略为清歌驻张九龄的历史解释
生卒或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草木同腐的历史解释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镌心铭腑的历史解释
镌铭刻。形容永记不忘。明陆采明珠记获荫漂泊留潭府,荷深恩解衣推食,自知惭负又荷吹半间不界的历史解释
间界与尴尬同音。原意是不深刻肤浅。也指不三不四不成体统。朱子语类卷四七便是世间有卢卿的历史解释
生卒前西汉人。高祖四年以齐王将从韩信起兵于无盐,定齐,击项羽及韩王信,以功封昌侯台丞的历史解释
宋代御史中丞的简称。按辔徐行的历史解释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不餍人望的历史解释
餍满足。不能满足众人的期望。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五回三年约法,所以不餍人望者,谓其李必大的历史解释
名或作大同。宋嘉鱼人。富于学问,善文章。度宗咸淳四年,以周礼举第一。授国子监学录制造库司库的历史解释
官名。清朝工部制造库之属员。隶于制造库郎中。设满洲二人。分掌库贮之事。仓池的历史解释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西。水经渭水注仓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北史苏绰传研精究微的历史解释
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余谓研精究微之碌碡的历史解释
又作陆柱陆轴磟碡或碡。一种整地和脱粒农具。即滚耙。唐耒耜经已记载。据王祯农书载为柴禹锡的历史解释
生卒宋大名人,字玄圭。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为给事。太宗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七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