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秘阁 副在三馆
历史典故
藏之秘阁 副在三馆历史词典解释:
泛指珍藏。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中国在刻版还未发达的时候,有一部好书,往往是 ‘藏之秘阁,副在三馆’ ,连做了士子,也不知道写着什么的。” ●《宋史·职官志》: “国初以史馆、昭文院、集贤院为三馆,皆寓崇文院。太宗端拱元年,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及内出古画墨迹藏其中。” 史馆: 官署名。掌监修国史。昭文院: 官署名。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礼仪。集贤院: 官署名。掌理秘书图籍等事。宋太宗时,下诏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史馆、昭文院、集贤院三馆书籍画册,收藏其中。
词语分解:
- 三馆的解释 . 汉武帝 时,丞相 公孙弘 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 平津侯 公孙弘 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
历史典故推荐:孙子述兵
《史记.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藏之秘阁 副在三馆历史
猜你喜欢:
- 藏颖
- 藏印条约
- 藏身复壁
-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藏舟夜半
- 藏器俟时
- 藏才族
- 藏如拉
- 藏壑
- 藏椒八百斛
- 藏印议订附约
- 藏钦
- 藏印条款
- 藏踪蹑迹
- 藏之名山
- 藏族
- 藏书
- 藏头亢脑
- 藏印续约
- 藏器待时
- 藏北高原
- 藏之名山传之同好
- 藏书洞
- 藏传佛教
- 藏形匿影
- 藏锋敛锷
- 藏锋敛锐
- 藏岐复壁
精彩推荐:
退有后言的历史解释
见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述宾退,犹言背后。后言,指私下的议论。谓当面顺从,背后非议袁侃的历史解释
字公然,袁涣长子。历为郡守黄门选部郎尚书。任职黄门选部郎期间,称为清平。早卒。三小秋的历史解释
刑部郎官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刑部郎为小秋。行政督察专员的历史解释
官名。民国二十一年始置。行政院为整顿吏治,增进行政效率,令各省划定行政督察区,设绍武的历史解释
南明唐王朱聿年号。续相如的历史解释
生卒前西汉人。武帝时,以使西域发外王子弟斩杀扶乐王,太始三年,封承父侯。延和四年云雨的历史解释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红杨焯的历史解释
宋婺州金华人。宁宗嘉定中为教授。学毁于开禧兵火,器用图籍,荡然无存。焯乃索图考制经纶济世的历史解释
经纶整理丝缕,引申指治理国事。济救济。谓处理国事,挽救时局。元郑光祖伊尹耕莘二折半月台的历史解释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清一统志曹州府二称半月台唐少府陶沔所筑。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王贯三的历史解释
即王冠三。清河南夏邑三官集王楼人。武秀才出身。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时,与其弟王藩结翁果岱的历史解释
又作翁刚代。明末蒙古科尔沁部人,号巴图鲁珲台吉。万历二十一年,与海西女真叶赫乌拉大沙湾的历史解释
在今台湾基隆市东北基隆港内外港交接处之东。包括海滨及岸东居民区。有长约米的沙滩,杨假的历史解释
字仁之,收兄。进士。从郑覃,署从事。出为常州刺史,卒于任所。参见新唐书万承县的历史解释
年改万承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年撤销,并入大新县。旧县名习水县的历史解释
在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中游,与四川重庆两省市毗邻。属遵义市。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三川水的历史解释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一里。方舆纪要卷郴州三川水源出坦山,流经州西三里通陂堰,分为三派方贡孙的历史解释
元徽州祁门人,字去言。第进士,授金陵监。世祖至元中为县尹,省刑罚,均税赋。历兴国梁辉镇的历史解释
在浙江省余姚市中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庙,人口。黄宗羲四明山志晁显的历史解释
元郓城人,字显卿。少有异才,由掾史进身。泰定帝时为平江路总管,以廉自律,禁私谒,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