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历史地名
古城怎么写好看:
古城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桃源县:古城,“《志》云:晋石崇镇下邳时筑此城。今为古城驿。嘉靖四十五年改巡司”。清亦置巡司于此。
②亦名诸葛古城。即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邓通城”条下:“古城在县西五里。相传诸葛武侯征南时屯兵处也。唐李德裕增筑之,置兵戍守。”据考古发掘,此成为秦、汉严道县城。
③即今新疆奇台县。一名孚远城。清乾隆四十年(1775)筑,为古城巡检治。旧在今奇台县西南五里许。同治间毁于兵,改筑于今奇台县治。光绪十五年(1889)徙奇台县于此。
(1)古城名。又名孚远城。清乾隆时建,在今新疆 * 尔自治区奇台县西南。同治间毁于兵火。后改筑。(2)集镇名。(1)在北京市通州区中北部。属胡各庄镇。人口 1390。为西汉路县治,东汉改路县为潞县,仍治此。五代唐移治今通州镇后,遂名古潞城,辽简称今名。主产小麦、玉米。有服装、皮鞋、喷漆等厂。通胡公路经此。汉代土城尚存一角。(2)在北京市顺义区西南部。属后沙峪镇。人口 1560。西汉称安乐,三国魏称安乐城。辽始名古城,因村北有西汉安乐古城遗址。主产小麦、玉米。有砖瓦、面粉等厂。火沙公路经此。村北有汉古城墙遗址,长约150米,高约5米。(3)在北京市延庆县东北部、古城河东侧。属旧县镇。人口 1810。西汉建有土城,为上谷郡夷舆县治。东汉废县,遂有今名。有饮料、制砖、汽车运输等厂及奶牛场、养鸡场等。旧(县)小(鲁庄)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汉古城遗址。古城水库已辟为龙庆峡游览区,景美如画,被誉为塞外“小漓江”。建有萧太后城艺术宫等。村西有平北抗日战争纪念碑。(4)在河北省威县城北部。属七级镇。人口 2240。宋初为北洺水镇,金置洺水县,元废,后名古城。产棉花、小麦、谷子。有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厂。通公路。(5)在安徽省濉溪县西部。属岳集乡。人口 1200。因村旁有古城遗址得名。产小麦、大豆、甘薯、棉花。有轮窑厂。有公路接濉岳公路。古迹有古城汉墓遗址。(6)在山东省即墨市区西部。属蓝村镇。人口 2280。据考,夷国都邑系此村。西汉为壮武县治。当时村东河上有石碑刻有“壮武古城桥”。有刺绣、木器等厂。公路通王上公路。(7)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南部。属兰山街道办事处。人口 2540。因村为魏即邱城遗址得名。市第四水泥厂驻本村。工副业有石子加工场、砖窑、石灰窑。岚山济公路经此。古迹有魏即邱城遗址。民国《临沂县志》载:“《续山东考古录》:后魏即邱县古城,兰山县西南二十里。”即此。村内曾出土过鹿角、泥砖、泥瓦砌的弧形井。(8)在山东省宁阳县西部、济微公路西侧。属泗店镇。人口 1870。村落建在故城遗址上,因名古城。主产小麦、玉米,植桑养蚕,有面粉加工厂。古迹有汉代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据旧县志称,古城是宁阳故城。(9)在山东省费县北部。属上冶镇。人口 1040。该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据《费县志》记载:春秋时期的费县故城,“遗址在今县治西北二十五里。”因在费县故城的遗址内,故得名。村办企业有建筑、粮食加工等。有公路接蒙台公路。(10)在河南省潢川县东北部,白露河左岸。属伞陂寺镇。人口662。据清乾隆《光州志》载:“唐末朱全忠以四十万大军攻淮南,屯光州,筑城十二。”此即其一,后在遗址中部兴集,清称今名。古城故垣残存。有公路通312国道。(11)在陕西省城固县西部,汉水北岸。属柳林镇。人口 1800。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携胡妻自西域返汉中,筑城居此,名胡城,后民迁此更今名。产稻、小麦、油菜籽。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经此。古迹有胡城遗址。(12)在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南部。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00。乾隆三年(1738年)建土城,名新抚街。1950年改名古城。主产稻、甘蔗。有集市。公路西接小普公路。(13)在陕西省丹凤县西部、丹江北岸。属龙驹寨镇。人口 1000。商为契之封邑,周之商国。春秋时为楚之商邑。战国称商于。秦孝公封卫鞅于商,即此。西汉至唐代为商县、商洛县治所,北魏曾兼为东上洛郡治。唐武德二年(619年)商洛县治迁秦阳村(今商镇)后始名古城迄今。产玉米、小麦。西界公路经此。(14)在陕西省府谷县北部、黄甫川东岸。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00。因西汉为富昌县治所,并筑有城池,故名。产谷子、玉米、黍、高粱。为陕、蒙传统物资集散地。府包公路经此。(15)在甘肃省静宁县东南部、甘渭子河北岸。属古城乡。人口 1270。宋于此筑章川堡。俗称古城。村东有西香沟水库。静庄公路经此。(3)村名。(1)在江苏省溧阳市中部。属南渡镇。人口约200。系晋平陵县治,故名。产稻、小麦、油菜籽等。今古城墙遗址仍存。104国道、宁杭高速公路经此。(2)在浙江省安吉县城北部。属安城镇。人口230。秦置鄣郡,治鄣县,郡治、县治皆设此。故名。公路通县城。古迹有晏子城遗址。(3)在海南省文昌市西北部。属潭牛镇。人口670。先祖从湘江经福建迁此。地处两溪流之间高地,为古时官兵驻营,曾拟在此建城,未遂。依其地势和建城意向,故名。甘蔗种植历史悠久,以多汁甜脆著称。有公路通新桥圩。(4)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部、鸡街坝子东缘。属鸡街乡。人口460。元归厚县治此,明初省县入寻甸府,故名。因其东北有洗马山,西北有凤凰山,西有麒麟山,群山环抱,故又称九湾九层城。其地古称易浪湳笼,今亦称亦郎古城。产玉米、稻、马铃薯、烤烟、蚕茧等。有公路东南接昆马公路。
词语分解:
- 古的字典解释 古 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
- 城的字典解释 城 é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
历史地名推荐:静升镇
在山西省灵石县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静升,人口万。传古有一贤士不愿为官,隐居于此,故名静生,后讹为静升。年属灵石县三区。年设静升乡,年改公社,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古城历史
猜你喜欢:
- 古道行
- 古涌步
- 古交市
- 古障镇
- 古格扎什伦博
- 古斯拉克
- 古井无波
- 古兜山
- 古城镇
- 古城堡
- 古镇镇
- 古心坪
- 古里村镇
- 古斯拉克驿
- 古营集
- 古天县
- 古尔班阿拉木图
- 古辣场
- 古徐鬼国讹夷朵
- 古调不弹
- 古崖居遗址
- 古坝墟
- 古清镇
- 古袍镇
- 古朋
- 古州八万洞长官司
- 古书拾遗
- 古木镇
精彩推荐:
傅梦泉的历史解释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子渊,号若水。从陆九渊学,九渊论及门人,以为第一。孝宗淳熙二年崔的历史解释
北宋颍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先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德符,号婆娑。元祐进士。徽宗初清升镇的历史解释
在重庆市荣昌县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火烧店,人口。年建清升乡,保静州的历史解释
五代末蛮置,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宋为羁縻州。元改为保靖州。五代末置,治今湖南省保凌云之志的历史解释
偏正比喻高远的志向。例别看他小小年纪,却早早立下了当一名火箭专家。褒义。用于形容公门桃李的历史解释
偏正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语本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金匮山的历史解释
又名金紫山。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隅。明洪武无锡县志卷金匮山周回数十丈,当邑之中,邑大家风范的历史解释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人家。风范风度,气派。有地位或有学识之家妇女的特有气度。明姚胡里改江的历史解释
唐作忽汗河金亦作活罗海川。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明寰宇通志卷胡里改洪池岭的历史解释
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乌鞘岭。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元元年,苻秦梁熙等伐张天锡于反戈一击的历史解释
戈古代一种像矛一类的兵器。掉转矛头,对自己阵营内的人发起攻击。鲁迅坟写在坟后面又庄际昌的历史解释
明福建永春人,字景说,号羹若。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第一。天启初不附魏忠贤,还家不出。试玉烧三日的历史解释
源见美玉经三火。比喻经过长期严格的检验,才能分辨人品质的优劣。唐白居易放言诗试玉婵娟此豸的历史解释
汉张衡西京赋增婵娟以此豸。凉泉的历史解释
在今陕西凤县东。方舆纪要卷凤县凉泉在县今凤州镇西二十里,西流与嘉陵江合。后魏以此木朽蛀生的历史解释
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信陵君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疎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殿中御史的历史解释
即殿中侍御史。监羽林右骑的历史解释
汉武帝初置羽林骑。后分左右,宣帝令中郎将和骑都尉等监羽林骑。东汉单置监。分左右,三塘湖的历史解释
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九十里三塘湖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镇西三塘湖在城北二百覆雨翻云的历史解释
同翻云覆雨。明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见翻云覆雨。蔡东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