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
历史地名
安南怎么写好看:
安南历史词典解释:
唐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或“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后又作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成为明朝一省,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宣德二年(1427)独立,仍称安南。清嘉庆八年(1803)改国号为越南,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
唐调露元年(679年)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或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正式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年),成为明朝一省,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宣德二年(1427年)独立,仍称安南。自宋迄元、明、清各朝均接受册封。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早在11世纪,即蚕食南部邻国占城领土,15世纪以后,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和真腊国(今柬埔寨)一部分,拓地至暹罗湾。清嘉庆八年(1803年)改国号为越南,光绪十年(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分其国为东京(北圻)、安南(中圻)、交趾 * (南圻)三部,但直到1949年前,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
词语分解:
- 安的字典解释 安 ā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 南的字典解释 南 á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ā 〔南无( 北?)〕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
历史地名推荐:龙玩珠山
在今贵州惠水县北。 《方舆纪要》 卷定番州“天马山” 条下: “#;龙玩珠山, 在州治今惠水县 北二里。以山势盘曲向城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安南历史
猜你喜欢:
- 安故县
- 安修仁
- 安山街
- 安禄
- 安抚副使
- 安成县
- 安国县
- 安丘壁
- 安金藏
- 安阳侯国
- 安流县
- 安邑
- 安贤镇
- 安北都护府
- 安喜县
- 安德鲁
- 安贵县
- 安平乡
- 安沙将军
- 安京郡
- 安然
- 安宜县
- 安山驿
- 安如山
- 安平桥
- 安宁所
- 安顺州
- 安吉县
精彩推荐:
万家码头的历史解释
集镇名。在天津市大港区北部马厂减河与独流减河交汇处东侧。属中塘镇。人口。传明永乐306国道的历史解释
即绥中克什克腾公路。自辽宁省绥中县经凌源入内蒙古自治区,再经赤峰至克什克腾旗经棚彭春的历史解释
生卒名或作朋春。清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顺治间袭一等公。康熙间任正红旗蒙古副都统西辽德宗后萧氏的历史解释
生卒名塔不烟。耶律大石称帝,立为昭德皇后。康国十年,大石死,子夷列年幼,塔不烟临南乐镇的历史解释
在今河北大名县南旧治乡。北宋政和六年移大名县于此。金废为镇。明永乐九年复为大名县杨柳的历史解释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土城乡西南杨柳坝。明通鉴卷万历十三年,杨柳番出攻普安堡。即此。千童县的历史解释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东汉改名饶安县。古县名。西汉置,牛首市的历史解释
北宋为牛首镇。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牛首镇。清一统志襄阳府二引府志牛首市东南临汉江,苍梧恨的历史解释
同苍梧痛。唐杜甫湘夫人祠诗苍梧恨不浅,染泪在丛筠。宋吴文英一寸金赠笔工刘衍词苍梧多财善贾的历史解释
见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见多钱善贾。于敏第一个回合俗话说长袖善舞,,生活之于创作是两宫鼎建记的历史解释
书名。又名冬宫纪事。明贺盛瑞撰。三卷。记录明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乾清宫坤宁宫遭土观的历史解释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 * 名。其母寺为佑宁寺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第一世 * 洛久越得犍国的历史解释
一作鞠和衍那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步师城今塔吉克斯坦西南库巴的安。龙朔元年置王庭牛租的历史解释
宋时官府向民间出租或寄养耕牛,索取牛租,每年分两料缴纳,往往耕牛已死,而牛租仍不高渐离的历史解释
战国末燕国人。以屠狗为业,善击筑古乐器。与荆轲友善。燕王喜二十八年前,燕太子丹遣石家庄地区的历史解释
旧地区名。年由石家庄专区改置。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辖石家庄市及束鹿晋县深泽无极藁城永泰镇的历史解释
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宋熙宁五年降永泰县置,属盐亭县。在杨复恭的历史解释
生卒唐闽人,字子恪。本姓林。宦官杨玄翼养子,杨复光从兄。略涉学术,监诸镇兵。因参高友玑的历史解释
明浙江乐清人,字肃政,号南屏。弘治进士。历官九江知府广西参政,参与镇压少数民族起千佛镇的历史解释
在四川省阆中市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千佛,人口。唐代凿佛像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