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
历史官职
太守怎么写好看:
太守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战国时为郡守尊称。秦统一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西汉景帝中二年 (前148)更名郡守为太守。新莽改名大尹。东汉复故,秩二千石。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郡之民政、司法、监察、军事、财赋。得自辟幕僚属吏。西汉置丞、都尉为佐官,边郡或增置长史。东汉置丞、长史,内郡不置都尉。属吏有功曹、五官掾、督邮、主簿及户、比、时、田、水、仓、金、集、漕、法、兵、尉、贼、辞、决等诸曹掾史。自后历代沿置,或属州剌史。三国至南北朝,多加将军、校尉等名号,兼领军民。据洪饴孙《三国职官表》,三国魏置,秩二千石,官五品,皆加将军名号,掌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并举孝廉。有丞,边郡丞为长史。中正、都尉、司马为之佐,又置功曹、五官门下、文学、督邮、主簿等属吏。蜀、吴略同。晋制,太守属吏亦大体相同。南朝宋太守官五品,二千石。齐、陈沿置。陈依郡大小,有五品、六品、七品三等,皆秩二千石。北朝北魏分上、中、下郡三等,各为四、五、六品。北齐于上、中、下三等之内又各分上、中、下,合九等。又,三国以来有遥置之制,亦置官属,给俸禄,本用以赏功臣。梁末以来,京官文武月给唯得廪食,多遥带郡县官而取其禄食。隋文帝时置太守,上郡为从四品,中郡为从五品,下郡为六品。仁寿三年 (603)罢郡为州,置剌史。炀帝大业三年 (607)罢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从四品。唐武德元年 (618)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天宝元年 (742)一度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宋以后改郡为府、州,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
官名,为郡的长官,总掌该郡军政。战国时有的在边地置郡,以便攻防,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多为武官。秦灭六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之长官称守或郡守。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内一州属司隶校尉,外十二州各置刺史一人,总揽军政。外十二州共辖九十八郡国,其中二十七王国,七十一郡。王国置相,掌王国之政;郡置太守一人,总掌该郡军政,为郡的长官。西汉原称郡守,景帝改称太守,俸二千石;有丞,边郡有长史,俸比六百石,掌兵马。东汉仍称太守或郡太守,俸亦二千石,有丞一人,佐太守治郡;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掌兵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世多沿其称,有时也称太守。
词语分解:
- 太守的解释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太守与客来饮。太守宴也。详细解释官名。 秦 置郡守, 汉景帝
- 太的字典解释 太 à 过于:太长。 极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学。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笔画数:; 部首:大; 笔顺编号:
- 守的字典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历史官职推荐:商律馆
官署名。清末农工商部附属机构。掌管翻译各国商业、保险、实业各律,并参以中国律例,编纂各种商法草案。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太守历史
猜你喜欢:
- 太史署令丞
- 太阴山
- 太甲山
- 太皇太后
- 太戊午
- 太子左内率府率
- 太子家令寺
- 太行县
- 太医署
- 太子屯骑校尉
- 太子左谕德
- 太和山
- 太初元将
- 太鹤山
- 太兰冈
- 太子少保
- 太子直阁
- 太仆主簿
- 太史署丞
- 太医院令
- 太乐郎
- 太子副司仓
- 太子内坊丞直
- 太子三校
- 太岳
- 太子左右卫坊
- 太府监
- 太尊
精彩推荐:
王府中录事参军的历史解释
官名。梁皇弟皇子府始设,见王府录事参军。宋都风的历史解释
源见六鹢风。喻困境。唐杨知至复落后呈同年诗寒谷漫劳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铁砚未穿的历史解释
谓功夫还未到家。明周朝俊红梅记泛湖正是铁砚未穿休妄想,红丝应系自相逢。也不在话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解释
天堂某些宗教迷信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与地狱相对。苏杭指苏州和杭州。意谓苏州王欢的历史解释
字君厚,乐陵今山东乐陵南人。安贫乐道,专精笃学,不营产业,成为通儒。仕前燕慕容暐安心法的历史解释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达磨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尉犁县的历史解释
年改新平县置,属新疆阿克苏道。治所在孔雀河即今新疆尉犁县。年改属焉耆道。年属焉耆鬲的历史解释
夏小国名。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一说在今德州市北。夏有鬲氏居此。左传襄公四年前魏绛坟典肆的历史解释
唐时出售古书的店铺。太平广记李娃传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徐作肃的历史解释
生卒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恭士。徐作霖弟。顺治八年举人。工诗文,曾与侯方域等人结瑶田市的历史解释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瑶田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瑶田市在二十八都,距城七十里。黑龙镇的历史解释
在河南省唐河县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黑龙,人口。建于明初,因村杨四娘子的历史解释
即杨妙真。许广大的历史解释
元天台人,字具瞻。登进士第,授庆元路昌国州判官,改武义县尹,以廉能闻。顺帝至正初几山的历史解释
即今江西新建县东北,鄱阳湖中矶山。方舆纪要卷南昌府几山在府东北百四十里,屹立鄱阳叫口的历史解释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交口。元至正十二年,董抟霄大败徐寿辉将项普略于叫口,遂复于潜县。东霍山的历史解释
即今浙江岱山县西七姊八妹列岛中之东霍山。宋宝庆四明志卷昌国县东霍山在东北,环以大贺村镇的历史解释
在浙江省江山市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贺村,人口。原名坝下村,以卜博士的历史解释
官名。唐朝太常寺太卜署置二员,从九品下,掌教卜筮生。北宋因唐制,但存其名而罕除授南垂镇的历史解释
清置,属潞城县。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十五里南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