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
历史官职
通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 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
官名。明置,为通政司长官通政使的副贰之官,分左、右,均正四品,佐长官掌内外章疏敷奏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怯等事,在底簿内謄写诉告原由,赍状奏闻。见《明史·职官二·通政使司》。
词语分解
- 通政的解释 见“ 通政司 ”。
- 通的字典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 政的字典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历史官职推荐:鸿胪寺左少卿
官名。明朝鸿胪寺副长官。分左、右,各一人,从五品,佐寺卿掌朝会、宾客、吉凶礼仪之事。建文—时曾升为正五品,成祖即位,复旧制。


猜你喜欢:
- 通化县
- 通政院
- 通津门
- 通才硕学
- 通施
- 通济库大使
- 通东行署区
- 通儒硕学
- 通川江
- 通智驿
- 通家之好
- 通潮阁
- 通进银台司
- 通鉴前编
- 通济监
- 通天山
- 通问使
- 通籍
- 通安桥镇
- 通耳守捉城
- 通边砦
- 通好使
- 通议大夫
- 通嘉
- 通行无阻
- 通海都督府
- 通州抽分竹木局
- 通事谒者
- 通岩
- 通子
- 通正元宝
- 通羊镇
- 通侍大夫
- 通侯
- 通道河
- 通达古今
- 通海城路
- 通凡
- 通艺司
- 通阳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通政历史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