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
历史官职
御史中丞怎么写好看:
御史中丞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汉始置,为御史大夫副贰,秩千石。简称中丞、中执法。居宫中兰台,为宫掖近臣。其主要职掌为监察、执法; 掌管兰台所藏图籍秘书、文书档案; 外督诸监郡御史(武帝以后为诸州刺史),监察考核郡国行政; 内领侍御史十五员,监督殿庭、典礼威仪,受公卿奏事,关通中外朝; 考核四方文书计簿,劾按公卿章奏,监察、纠劾百官; 参治刑狱,收捕罪犯等。汉初百官奏议先呈御史大夫,经由中丞,始得上呈; 皇帝诏命经中丞传达御史大夫,始得转达丞相执行,故比御史大夫更接近皇帝。武帝以后,章奏诏命出纳之职移归尚书、中书,又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然仍以中丞为最尊。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中丞曾改名大司空长史、御史长史,实为诸御史之长。东汉独立为御史台长官,秩千石。名义上隶少府,专掌监察、执法,领治书侍御史、侍御史,常受命领兵,出督军旅。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号“三独坐”,为京师显官,职权甚重。三国沿置。魏四品,一度改名宫正,旋复。又或置督军御史中丞,两晋南北朝及十六国皆置。南朝亦称南司,其职虽重,世族名士多不乐为之。晋、宋四品,梁十一班,陈三品、二千石。北魏改名御史中尉,北齐复旧,从三品,皆甚重其职。隋朝因避文帝讳,改置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长官。唐初因之,高宗时因避讳,改御史台次官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员二人,佐御史大夫监察弹劾百官,为清要之选。初为正五品上,武宗会昌二年(842)升正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宪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置左、右肃政台中丞,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名左、右御史台中丞,玄宗先天(712—713)中复并为一御史台,中丞员二人。中唐以后,御史大夫常缺而不授,中丞权任甚重,亦用作外官所带宪衔,然御史台日常具体事务实由诸侍御史主持。宋朝为御史台长官,初为正四品,兼理检使,常以他官兼、权,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正员职事官,从三品。辽、西夏、金、元则为御史台次官。西夏多由党项贵族担任,后期多出任辽、金使节。金从三品。元初从三品,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升正三品,二十七年升从二品,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二品。江南、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置。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二员,正二品,为御史台次官,职甚清要,明洪武十三年(1380)分设左右,旋罢。清朝为各省巡抚兼右副都御史的别称。参见“御史台”。
官名,秦汉皆置,俸千石,初为别监御史在殿中,密举非法。后为御史台率。属官有治书侍御史二人,俸六百石,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俸六百石,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御史中丞》。北魏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尉。唐朝御史中丞正四品下,为御史大夫之佐官,御史台的副长官。宋朝御史大夫不常置,中丞为台长官。见《魏书·官氏志》、《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宋史·职官四·御史台》、《通典·职官六·御史台》。参看“御史大夫”条。
词语分解:
- 御史的解释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又御史齐康。详细解释.官名。 春秋 战国 时期列国皆有御史,
- 中丞的解释 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中丞匿于溷藩。;;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详细解释. 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
历史官职推荐:著帐节度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户司长官。下设殿中等职。 官名。辽置,见“著帐户司”。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御史中丞历史
猜你喜欢:
- 御河
- 御府
- 御仗
- 御风君
- 御厨副使
- 御仗别将
- 御府令丞
- 御 (禦) 夷镇
- 御属
- 御笔
- 御仗幢主
- 御史府左院
- 御史长史
- 御府局
- 御膳房执守侍总管
- 御史渠
- 御史丞
- 御史执法
- 御书祗候
- 御
- 御史中丞
- 御沟诗片
- 御史里行
- 御前忠佐引见司
- 御马苑
- 御史台率
- 御仗
- 御驺
精彩推荐:
白山镇的历史解释
唐吐番置,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寰宇记卷恭州,北至吐蕃白山镇七十五里。即今广西马山县过街老鼠的历史解释
比喻人人痛恨厌恶的坏人。清翟灏通俗编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薛嵩的历史解释
生卒绛州万泉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善骑射,安史乱时,入仕安禄山,守相州。不久归降唐廷天息山的历史解释
一名伏牛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北为汝水之源,山南为白河之源。山海经海内东经汝水钱王射潮的历史解释
谓举动勇武。清王锡浪淘沙钱塘观潮词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南洋村的历史解释
即今广东澄海市东北南洋。明嘉靖十二年移辟望巡司治此。在今广东省澄海市东北南洋。明乌孙昆莫的历史解释
名猎骄靡。或称乌孙昆弥。昆莫昆弥皆为王号。其国原在敦煌间,后为匈奴攻逼,遂西迁击东阳县的历史解释
秦置。治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属东海郡。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高照的历史解释
宋邵武人,字雪崖。仁宗庆历间进士。任虔州司户参军,时郡盗逼胁良民,有司滥捕以邀赏余勾股求容积法的历史解释
余餘算学方法。北宋贾宪南宋杨辉总结九章算术的方法而提出。将一长方形沿对角线剖分得田生金的历史解释
明湖广麻城人,号双南。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擢御史,累升太仆卿。所作复方孝孺友族一疏不情之请的历史解释
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恽代英致柳亚子一九二五年此事关系 *指瑕的历史解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向秦王献上和氏璧,见秦王无意兑现许诺,就故意向秦王说璧有乌飞兔走的历史解释
源见三足乌玉兔。谓时光流逝。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你看这迅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渠勒国的历史解释
汉时王治鞬都城,或谓在今新疆于田县南,克里雅河上游普鲁一带。属西域都护。三国以后大东海的历史解释
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端鹿回头东侧,三亚港和榆林港之间。海岸沙滩长达千米,茂密的椰林遮洛阳镇的历史解释
北宋置,属西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北五十里双桂镇北洛阳坝。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二十录事中郎的历史解释
官名。宋书百官上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及丞相,置从事中郎,无定员,分掌诸曹,有录事中穷桑氏的历史解释
即少昊。相传少昊邑于穷桑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帝王世纪,故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拾遗晏孺子的历史解释
生卒前春秋时人,名荼。齐景公少子,景公爱之,命国惠子高昭子立荼为太子,尽逐诸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