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
历史官职
判怎么写好看:
判历史词典解释:
①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始于北齐。如以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仪同开府行参军判集书省事等。唐、五代以高官兼掌低职曰判,如以尚书判三司户部、度支事。宋初,二品官领三品州、三品官领四品州、四品官领五品州,皆称判某州。其后,仅辅臣、宣徽使、太子太保、尚书仆射领州府,始称判。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非特旨不治本司事,而类以他官主持,曰判。金朝官衔中凡带“判”字者,不带“行”、“守”、“试”,“充”。②官名。金朝抄纸坊置,从九品; 南京丰衍东西库置二人,正九品。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通典·职官一》原注:“判者,云判某事。”与检校、试、摄、知均非正授。唐制,所谓“判”,大抵与主决文书有关,“判某事”,当即主判某官经行的文书簿籍。“判某官事”,实即某官的秘书长或主任秘书之职,根据其职任的的久暂以及性质、权限的不同,在单称“判某官事”之外,又有权判、兼判、分判、专判、代判与平判等区别,均依事随敕而定。宋初,虽有尚书、侍郎及卿、少卿、监、少监之名,但不任其职,统以他官互相典领,以“判”、“知”某官署为官名,如判礼仪院、判太常寺、判国子监,知审官院、知审刑院等是。凡差遣之官,其官阶高于差遣职务者称判,与职务相当者称为知。元丰改制以后,中央官署设官均加厘正,任某官即管该官署之事,而地方府州县等仍派京朝官“知”之,称知府、知县、知州,而以罢退宰执知府事者,则称判某某府。
词语分解:
- 判的字典解释 判 à 区别,分辨,断定:判明。判辨。判据。判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判断。 分开,截然不同:判然。判若两人。判若鸿沟。 评定:裁判。谈判。判卷子。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
历史官职推荐:拒斜
封号。西夏授与六品官,又称为武孝恭敬东南姓关上耐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判历史
猜你喜欢:
- 判礼部事
- 判刑部事
- 判登闻鼓院事
- 判考功司
- 判国子监事
- 判仓部事
- 判少府监事
- 判库部司
- 判工部事
- 判州
- 判太常寺事
- 判大宗正事
- 判太常礼院事
- 判冤决狱
- 判录司司正
- 判水部司
- 判官告院事
- 判司封司
- 判礼仪院
- 判然不同
- 判都理欠司事
- 判客省事
- 判
- 判度支
- 判比部事
- 判官
- 判仓部司
- 判礼部
精彩推荐:
赤口白舌的历史解释
亦作赤口毒舌。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也指口舌之争。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又以青罗文章扫地的历史解释
文选卷三十六南朝梁任彦升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其一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邓宁的历史解释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仲吉。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任威武军签判,移漳福二州,迁提辖江淮荆西魏文帝陵的历史解释
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宋敏求长安志卷富平县西魏文帝陵,在县东宝韦斋类稿的历史解释
书名。清李桓撰。九十三卷。以李氏室名宝韦斋,故名。为奏疏官书尺牍甲癸梦痕记明论诗孟信的历史解释
西魏广川索卢人,字修仁。家世贫寒,弃书从军,孝武帝永熙末,除奉朝请。从入关,累官青阳文集的历史解释
即青阳先生文集。禽困覆车的历史解释
与困兽犹斗的意思相近。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裴骃集解譬望厦条约的历史解释
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清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两广总督八里铺镇的历史解释
在甘肃省临洮县南部洮河东岸。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里铺,人口。镇区欧阳发的历史解释
字伯和,修子。少好学,师事胡瑗,得古乐钟律之说,究历朝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王瑸的历史解释
清江苏镇洋人,字昆霞。王时敏曾孙。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吏部郎中。画承家法。有晚香房钱的历史解释
城市房租。在两宋都城所在地,不少官僚赁屋而居,虽宰执大臣亦然。官府出租房屋,由楼陈植的历史解释
明庐州庐江今属安徽人。洪武中为吏部主事。建文二年以兵部右侍郎监军江上。后燕师南下胡茂祯的历史解释
生卒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明总兵。福王时,为督师史可法中军官。顺治初降清,历任凤阳臼季的历史解释
即胥臣。春秋时晋国人,胥氏,名臣,食邑于臼,字季,一称司空季子。文公时大夫,任司伍让的历史解释
明湖广衡阳人,字子谦,号益斋。万历二年进士。累迁河南参议。时汝南遭乱,饿死者众,顺水放船的历史解释
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少林妙诀,月帖古忽阑山的历史解释
亦作鈋铁胡兰山。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李秀的历史解释
明浙江会稽人。幼攻书史。嫁燕客为妾,受大妇虐待,遂题诗亭壁自尽。钱谦益为作新嘉驿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