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夫
历史官职
中大夫怎么写好看:
中大夫历史词典解释:
①爵名。春秋始置。晋、齐等国分大夫爵为上、中、下三等,为其中第二等。郑国置称 “亚大夫”。战国魏沿置。②官名。秦、汉时置,为皇帝侍从官员,属郎中令,秩比二千石。掌论议,侍从皇帝左右,无定员,多至数十人。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更名光禄大夫。三国吴沿置。③王国官。汉朝置,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掌奉使京城及诸国之事。两晋南朝沿置,晋置六人,九品,南朝宋、梁均置,品秩同晋。北朝亦置,北魏为从八品下或从九品上,孝文帝改革,遂罢。北齐同于北魏。①官名。北魏置为职事官员,如典命中大夫等,各有分职,从三品上。后罢。西魏恭帝三年 (556) 行周礼,建六官,天官、地官等六府皆置。北周沿置,为六府所辖诸司长官。武帝建德二年 (573) 罢,宣帝复置。正五命。依其职掌不同,有吏部中大夫、民部中大夫等。十六国后赵、后秦均置。⑤散官名。唐朝置为从四品下文散官。诸王嫡子封郡王者,由此叙阶。宋初沿唐制,置为文散官,从四品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改置为正五品寄禄官,以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监。金朝置为从四品中文散官,元朝置,改从三品,宣授。明朝为文散官,从三品,升授。
1、官名,俸比二千石,掌论议。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王莽又更名为司中(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王莽传》)。《汉书·张耳陈馀传》:“中大夫泄公曰:臣素知之。”《汉书·吴王刘濞传》:“(吴王刘濞)闻胶西王勇,好兵,诸侯皆畏惮之,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口说胶西王。”
春秋时晋国置,掌参谋议论。《左传·僖公四年》:“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战国时魏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秦置中大夫,汉因之,掌顾问应对议论,无固定职事,俸比二千石,为皇帝的侍从官,无定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汉朝诸王国也置,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掌奉命出使京城及诸王国。《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三国时吴置。两晋置,六品。南朝宋梁也置。北魏置,从三品上。西魏六府置,北周沿置,为六府所辖各司长官。唐置,从四品下,为文散官。宋初沿唐制,后改为正五品寄禄官。金为从四品中文散官,元改为从三品,宣授;明为从三品,升授。详历代官志。
2、爵名,春秋时始置,晋、齐诸国分大夫爵为上中下 * ;战国时魏沿置。《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词语分解:
- 中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
- 中大的解释 宋 代京官候选人的别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近世京朝官曰太中,选人曰中大。”
- 夫的字典解释 夫 ū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
历史官职推荐:领左右大都督
官名。北齐置。《北齐书·元景安传》: “文宣帝天保三年,元景安从破库莫奚于代川,自征西将 * 领左右大都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中大夫历史
猜你喜欢:
- 中前所城
- 中官尚书
- 中兴府
- 中川水
- 中外日报
- 中部郡
- 中外往来仪式节略
- 中俄北京条约
- 中国新女界杂志
- 中益大夫
- 中外算报
- 中男
- 中军都督
- 中山涧镇
- 中前旗
- 中陶县
- 中部经济区
- 中央干部训练团
- 中俄会订条约
- 中壬
- 中心店镇
- 中书外省
- 中法续增条约
- 中估
- 中御府长
- 中御府
- 中宫谒者
- 中岳汉三阙
精彩推荐:
孟化鲤的历史解释
生卒明河南府新安人,字叔龙,号云浦。万历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河西务,与诸生右剪左屠的历史解释
唐柳宗元平淮夷雅二篇右剪左屠,聿禽其良。旬休的历史解释
唐宋时官吏的例假,十天放假一天,叫旬休。休休息。宋史丁度传时西疆未宁,二府三司,青蝇点素的历史解释
汉王充论衡累害青蝇所污,常在练素。后汉书杨震传青蝇点素,同兹在藩。青蝇点素,指苍织女的历史解释
源见牛郎织女。本指织女星,后演化为神话人物。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淮南子俶真石望镇的历史解释
在广东省阳春市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望,人口。镇区在明嘉靖司理参军的历史解释
官名。简称司理。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改诸州司寇参军置,掌本州讼狱勘鞫之事。哲宗元檀珪的历史解释
南朝宋人,字伯玉,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初为沅南令,后废帝时,王僧虔为吏部尚书,都转运使的历史解释
官名。宋朝诸路置转运使,如五品以上官充任,则为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张道陵的历史解释
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字汉辅。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福寿绵绵的历史解释
祝愿人多福高寿之辞。元郑廷玉忍字记一折则愿的哥哥福寿绵绵,松柏齐肩者。亦作福寿绵思广汉的历史解释
谓追思贤良廉明的官员。宋苏轼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之一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赤县神州的历史解释
中国之别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战国齐人邹衍创大九州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皇树的历史解释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东汉王逸注言皇天后乐山镇的历史解释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八十里,接常宁县界。宋史地理志熙宁六年废乐山砦。即此。清一统志陈克让的历史解释
生卒奉天承德今辽宁沈阳人。道光进士。历官四川绥远成都知府。咸丰元年升任江安粮道。福泉县的历史解释
清雍正二年析青浦县北境置,属松江府。治所在唐行镇今上海市青浦县治。以县东竿山之北赵善湘的历史解释
南宋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人,字清臣。庆元进士。调金坛县丞知余姚县,累官江淮制置使。曾古廨的历史解释
村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西北。属古砦乡。人口。原名古眥,相传唐置。明清在此设浮图店的历史解释
即今河北鸡泽县西南十八里浮图店乡。清一统志广平府二浮图店堡周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