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
历史官职
侍讲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始见于汉。《后汉书·郅郓传》: “援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朱穆传》: “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时仅侍从皇帝、太子,讲授经义。三国后正式置官。多以明经博学者充任,不常置,无定员。魏、北魏、北齐均置,南朝齐置,称侍皇太子讲。梁亦置为东宫官。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定制: 凡王子未出阁者,均置,由现官充任。德宗时中书省集贤院置,贞元六年 (790) 罢。宋朝置为经筵及太子官属,并以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任之,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正七品。明朝置为翰林院属官,正六品,掌讲读经史。清朝沿置,顺治元年 (1644)定制二人,十五年增一人,俱汉官。康熙九年(1670)增满官三人。乾隆五十年 (1785) 定满官二人、汉官三人。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各增一人。初秩正六品,雍正三年 (1725) 改从五品,宣统元年 (1909)再改从四品。掌撰著记载。
官名,始见于汉,为皇帝的侍讲官,掌讲经书。《后汉书·孝和帝纪》:“诏长乐少府侍讲禁中。”《后汉书·赵典传》:“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东汉虽有此名,但未正式定为官号。三国魏正式定为官名,魏明帝景初二年,以曹爽弟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北齐置。见《北齐书·儒林·张雕传》。唐宋置侍讲学士,宋也置侍讲官。见《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翰林侍讲学士》。元明清皆置侍讲学士。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
词语分解
- 侍讲的解释 .从师读书,听其讲学。《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女倡歌舞於前。 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 融 以是敬之。学终辞归。”.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后汉书·桓郁传》:“ 和帝 即位,富於
- 侍的字典解释 侍 ì 伺候,在旁边陪着: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学的人)。侍坐。侍役(仆人)。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讲的字典解释 讲 (講) ǎ 说,谈:讲话。讲叙。 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讲说。讲学。讲武。讲演。讲义。讲师。讲坛。 注重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讲求。讲团结。 和解:“而秦未与魏讲也”。 商量,商议:讲价儿。讲条
历史官职推荐:八卫
军事机构合称。元朝后期将侍卫亲军中的前卫、后卫、左卫、右卫、中卫、武卫、左卫率府、右卫率府八支汉人卫军,合称为八卫或八卫汉军。


猜你喜欢:
- 侍卫亲军都虞候
-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 侍从官
- 侍右员外郎
- 侍中祭酒
- 侍郎左选员外郎
- 侍官
- 侍车
- 侍郎右选
- 侍郎山
- 侍极
- 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
- 侍书
- 侍仪使
- 侍郎
- 侍中镇南将军
- 侍从
- 侍卫什长
- 侍卫处
- 侍臣
- 侍读博士
- 侍巾
- 侍仪局
- 侍率府
- 侍御郎
- 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
-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 侍中血
- 侍卫太保
- 侍其良器
- 侍御主文中散
- 侍执巾栉
- 侍史
- 侍卫亲军司
-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 侍讲学士
- 侍御给事
- 侍卫使
- 侍直郎
- 侍中祭酒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侍讲历史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