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
历史事件
南平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荆南,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24年,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所建。高季兴,原名高季昌,少为人家僮,后随养主归朱全忠,以军功迁至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为朱梁封为荆南节度使,镇守江陵。始积蓄实力,招募流亡,以求割据和扩张。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为后唐封为南平王,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又受吴封为秦王。据有今湖北巴东、江陵一带狭小地区,是十国中占地最小的国家。南平夹于中原王朝及吴、蜀、楚诸国之间,且国力贫弱,不得不称臣四方,以求自固,至有“高赖子”之称。各邻国也均以南平为屏障, 不予侵吞,故境内战事较少。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北宋发兵往征湖南,途经江陵,南平遂灭。历五主,四十年。
词语分解
- 南平的解释 .里名。《文选·潘岳<西征赋>》:“ 建阳 、 昌阴 、 北焕 、 南平 。” 李善 注:“皆里名也。” 梁章鉅 《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 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
- 南的字典解释 南 á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ā 〔南无( 北?)〕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
- 平的字典解释 平 í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治理,镇压:平
历史事件推荐:蒙古翰林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负责以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译写其他民族文字,兼掌颁降玺书。秩从二品后曾升正二品、从一品。至元六年公元年,忽必烈诏令颁行蒙古新字,并规定以该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至元八年,立新字学士于国史


猜你喜欢:
- 南院统军都监
- 南运河
- 南泉山
- 南布洲
- 南康军
- 南唐书合订
- 南称隆冬土司
- 南面城
- 南公
- 南夏州
- 南桥堡
- 南野县
- 南唐烈祖实录
- 南京太仆寺
- 南宫
- 南宫旧事
- 南宁路
- 南唐中主
- 南禅寺
- 南内
- 南康暗沙
- 南山
- 南豫州
- 南塘墟
- 南园漫录
- 南渑池县
- 南曹检勘
- 南京兵科给事中
- 南宝山
- 南海
- 南柯一梦
- 南师仲
- 南海
- 南阳平郡
- 南园丞
- 南师平捻纪略
- 南枝怨
- 南闱
- 南赣巡抚
- 南天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南平历史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