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历史地名
杜怎么写好看:
杜历史词典解释:
西周国名。祁姓。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其国君被周宣王所杀。一说即唐杜氏,亦称荡社。春秋初年为秦武公所灭,于其地置杜县。
(1)古国名。西周封国。伯爵。祁姓。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国语·周语上》:“杜伯射王于鄗。”又称唐杜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范宣子谓其祖先“在周为唐杜氏”。春秋为亳国地,称为荡氏或荡社。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杜县。(2)古邑名。杜,又作社。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北。
词语分解:
- 杜的字典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历史地名推荐:平伐等处长官司
元大德六年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云雾镇。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平伐长官司。 元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东南。明洪武十五年年改为平伐长官司。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杜历史
猜你喜欢:
- 杜棱
- 杜绝后患
- 杜钦
- 杜生
- 杜乔
- 杜行敏
- 杜荀鹤
- 杜曲
- 杜林
- 杜洩
- 杜雄
- 杜頠
- 杜弘徽
- 杜守元
- 杜正伦
- 杜尔伯特中下旗
- 杜坦
- 杜承志
- 杜旃
- 杜康
- 杜思敬
- 杜宇之魄
- 杜赫
- 杜道坚
- 杜阳杂编
- 杜亮采
- 杜诗
- 杜範
精彩推荐:
下湾的历史解释
集镇名。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东南部。属龙水镇。人口。兴机械配件制造业。有空压机配犁然有当于人心的历史解释
犁然犹悠然,自得的样子。当适合。悠然使人感到惬意。语出庄子山木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伊儿汗国的历史解释
即伊利汗国。贼曹的历史解释
官署名。西汉丞相三公府所属诸曹之一,主盗贼事。东汉沿置,以掾主之,秩三百石。郡县尾生的历史解释
西周鲁人。传说与女子有约于桥上。至约期而女子不至。河水暴涨,抱桥柱而溺死。一说即薇歌的历史解释
源见采薇。指重义励节的采薇之歌。金段成己蒲州八咏首阳晴雪薇歌一曲对西山,万古清愁土木之变的历史解释
土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土木之变,指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先后于年横岭镇的历史解释
即今山西和顺县西横岭镇。清一统志辽州寒湖镇条下又横岭镇,在县西八十里。年晋冀鲁豫三品院的历史解释
官署名。唐代武则天为了处置三品以上的犯官特设的司法机关。见资治通鉴唐长安元年舍于黎州的历史解释
北周天和三年置。寻废。武周大足元年分雅巂二州复置。天宝元年改为洪源郡。乾元元年复十三省的历史解释
明初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嗜芰的历史解释
源见周菹楚芰。谓爱好不值得的东西。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非正味也,而三穗县的历史解释
年改灵山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据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称灵山县改名宝船的历史解释
船名。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大型海船,带有取宝之义,故名。明史郑和传造大舶,修四十四丈持之以恒的历史解释
持坚持。恒恒心。长期坚持实行,不间断,也不松懈。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王洤的历史解释
齐州今属山东济南市人。母死负土成坟,昼夜哭不绝声。所在州郡奏闻,降诏旌其门闾,赐起复的历史解释
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称为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起复旧职。宋朝浢津的历史解释
黄河津渡名。浢一作郖或窦。因河北有浢水流入得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旧灵宝西北。资治陈衍的历史解释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叔伊,号石遗。清光绪举人。曾为刘铭传幕僚。光绪二十四年春入京都督的历史解释
官名。汉末军中执法和管理杂务的武官。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
评论
发表评论